人生何處不圍城
——讀《圍城》後感
2015級澳洲新南威項目 王璟玥
第一次聽到錢鐘書先生的《圍城》是從爸爸那裏,他常說這本書中所描寫的場景和蘊含的道理至今可用,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小說。懷著這樣一種期待的心情,我隨著書中主人公方鴻漸的視角開始了閱讀旅程。
錢鐘書先生在《序》裏寫道他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錙銖積累地寫完👨❤️💋👨,我也“錙銖積累”地讀完了這本書,一是生怕遺漏了些許精彩的小細節,二是之中確實有許多值得好好品讀的句子,不得不使我停頓良久👩🏽🍳,反復讀之😮,再摘錄在本子上😖,才算大概沒有辜負了🍑。
意猶未盡地合上最後一頁,回顧每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讓人有無限回味的是始終貫穿其中的哲理語句。這其中的許多都是圍繞著本書的書名——《圍城》而展開🤾🏻♀️,主人公方鴻漸所經歷的種種,讓我想到🩸,其實,人生處處是圍城。
本書中最為外人道的,出自蘇文紈之口“結婚仿佛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𓀁。”主人公方鴻漸的經歷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在城外時,對蘇小姐拒絕得不夠果斷🧑🏽🦲,對唐小姐不夠主動,最終錯失良緣;在城裏時,與妻子孫柔嘉處於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模式,兩人將之前掩飾的缺點都暴露出來。
婚姻,便是人生中的一座圍城🏷。在城外觀望時,被這所城堡外表的美好所吸引,心向往之;沖進城內後,卻發現表象下的本質是如此令人失望與倍感疲憊🧑🦽➡️。無奈的現實將美好的憧憬無情磨滅💪🏼,而城中之人只能在這座圍城中嘆息📞,又開始想念城外的自由。然而,這並不僅適用於婚姻。在三閭大學中🚣🏼♀️,方鴻漸經歷的勾心鬥角的灰色生活,也是一座圍城。現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存在的明爭暗鬥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我們在社會上一切說話全像戲院子的入場券,一邊印著“過期作廢”,可是那一邊並不註明什麽日期📽。”過去如此,現在更是。深感無奈,卻無法避免🫷🏼。因為我們知道若是不顧一切地沖出城☃️,會顯得十分格格不入,這時,有一座名為“面子”的圍城又把我們牢牢地禁錮住了。
趙辛楣和方鴻漸談話中說道“我們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親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幹的見過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許我們全神貫註🌦😪,無間斷地懷念一個人。我們一生對於最親愛的人的想念🤴🏻,加起來恐怕不到一點鐘🔥,此外不過是念頭在他身上瞥過👐🏻,想到而已🏠。”還有方鴻漸對高松年校長的一次評價“辦行政的人有他們的社交方式,自己人之間,什麽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這不由地讓我想到曾看到的一句話“我們最不該的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了陌生人,而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了最親的人♡🕧。”我們最不關註的正是我們最應該在乎和珍惜的,可往往是因為他們最容易得到🫄,卻被認為是最理所應當的。方鴻漸在和孫柔嘉結婚後,有一種感受:在外面忍氣吞聲,只有回家了和太太才能放肆地發牢騷。“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是否是從以前到現在的人的通病呢?可惜,盡管大多數人是知道了這個道理🧝🏻,但還是在無法挽回後才真切感悟了🧑🦱。
錢鐘書先生把三十年代的這座城說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座圍城🍿。小到朋友與家庭,大到社會與國家,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有著各種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
我想🤏🏻,縱然我們無法逃離這許多圍城🌯,如何在城中獲得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不由得想起在《讀者》中看到的一段話“‘人間草木深,我心桃花源。’”人世間有山花爛漫就會有虎狼生息,但是,只要我們以心相鑒🆔,竭誠相待,看到的就處處是桃花源。”我們無法改變所處的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
生命是一場只來不去的旅行,人與人的相識源自於一份緣的遇見🕐,而人與人的相處靠的則是一顆真心🦦,簡簡單單。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掩飾一些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而此時說話的藝術顯得格外重要🧄,如何與人溝通和相處是我們一生都要去研究的一個永久的課題🧙🏼♀️🤑,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悟🫸🏻。只是👪📬,肯定的一點是📅,真誠是所有的前提。
圍城(錢鐘書小說)
《圍城》是錢鐘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在地壇重逢史鐵生
——《我與地壇》讀後感
2015級美國項目 何天宇
“四百多年裏🤯,它侵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滄桑,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給出這樣一個開頭,我反復讀覺得這個開頭有一種悲憫的態度🧘♂️,用悲憫這個詞否定了不置可否的玩票心態,任何人讀史鐵生的文章後都會有自己的立場和對他的評價👴,這些東西是一個好的作家應該留給讀者的🧍♂️。悲憫這個詞毫不誇張的概括史鐵生這本書的立場🎚☛,沒有矯情🍖,沒有噱頭,是刀刀見血。洗練的概括這本書就是一個絕望的人追尋希望過程中的感悟和對母親的思念🫱🏼,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種種諦悟就帶來了悲憫情懷。
中國作家很喜歡悲憫這個詞,莫言寫過一篇《大悲憫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余秋雨和史鐵生分別在《文化苦旅》和《我與地壇》《命若琴弦》中展示悲憫對人生價值的拷問。不同的是余秋雨的悲憫體現在《文化苦旅》裏面對於文化這種抽象東西的悲憫🙅🏻♂️,史鐵生的悲憫是在命運多舛後對不幸產生的同情和寬容👨🏿🏭,張愛玲也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給予苦難中的反思這個標準,所以《我與地壇》呈現出來的東西非常簡單,一個雙腿殘疾的人在地壇裏對自己命運的思辨,一個忤逆兒子在母親逝世後無盡的懺悔。兩條主線的潛臺詞都是救贖👩🔧。
救贖對自己人生的思考。“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史鐵生掙紮中逐漸開始開明起來⚫️,這句話可以代表他的人生觀。基於這個信條史鐵生去世前他要求自己的葬禮要舉辦的開開心心,鐵凝帶來了櫻桃和蛋糕,史鐵生的夫人穿了紅色裙子🔂。他的訣別詩“請費心把我抬穩,躲開哀悼挽聯、黑紗和花籃,最後的路程,要隨心所願”中無一不體現這種超脫和豁達👸🏽。我想史鐵生對於苦難和命運這種命題已經有了遠超他人的澄清哲思🔅。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容易看到時間,並看到自己的身影。這個園子就是地壇,這個人也必定是史鐵生。不需要質疑史鐵生對生命透徹的感悟🎒,正如他所言就命運而言🚴🏽♂️,休倫公道。
《我與地壇》第二層救贖是史鐵生對母親的追悔🧍🏻♂️。“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年輕的史鐵生將憤懣傾瀉在母親身上🎭,“待她再次送我出門的時候,她說:“出去活動活動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聽出,母親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禱告,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後,我才有余暇設想。當我不在家裏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我讀過余華的悲憫之書《活著》最後結尾所有人都死了🧚🏽♂️,那時候我不為所動,但我看到這段文字時👩🦽,我很難過,難過是因為能產生共鳴,我也曾對我的媽媽破口大罵🍂。“只是到了這時候🍋,紛紜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現得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才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史鐵生如是寫道。所有文字背後的淒涼可以簡化成子欲養而親不在。史鐵生沒有掩飾的寫出自己內心的苦悶和追悔,將這種感情在別人心裏產生共鳴。完成了個人的懺悔,也促成了對一個群體的喚醒和拯救。
再次提起莫言的那篇《大悲憫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9️⃣,這本《我與地壇》悲憫情懷拷問靈魂的價值是什麽👨🏽🌾?簡而言之就是看過《我與地壇》後哭一次,然後慈悲命運的不公,珍惜眼前的父母至親。這本艾利之書的思想內核可以很文藝的用七堇年的名句概括“生命是吝嗇的,它總是給我們幻影和苦澀🔆,但它又是慷慨的,總是能給予我們拯救𓀕。但應了這生命的慷慨💆🏻♂️,我們必須尊嚴的活下去。”
我與地壇(史鐵生所編寫的散文集)
《我與地壇》是201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鐵生。
該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自己在地壇中得到的生命啟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寫自己對母親的後悔和無盡的思念👆🏿;第三部分寫自己與地壇不可分割的情感6️⃣。
生至毀滅,死於永恒
——《雪國》讀後感
2015級澳洲莫納什項目 楊詩綺
英文摘要:
The plot of “Snow Country” is not complicated, the story is written in Tokyo named Shimamura dance researcher, three visits to the snow country spring hotel, named foal with a local geisha, a girl leaves the meet by chance emotional entanglements between occurrence: Shimamura is a middle-aged man with a wife and children, occasionally through photographs and written materials research, reviews of Western dance. He came to the snow country spa hotel, met a geisha foal, and her elegant and simple attracted even feel her bend each toe are very clean, and later twice to the snow country and foal phase meeting.
Shimamura is the second novel from beginning to snow country. Son foal shamisen master Yukio suffering from tuberculosis, accompanied by his train back leaves Yuzawa from Tokyo, was sitting opposite Shimamura's second foal will go. Shimamura enjoy the snow at dusk through the window, but to see Ying beautiful leaves on the window now can not help but love this girl. Thus between him and foal, leaves, constitutes a subtle emotional relationship. Novel eventually leaves died unexpectedly ended.
日本的文學總是給人一種淒冷的美,好像日本的國花櫻花一樣,無時不刻體現著這個民族的“物哀”精神。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作為一個在南方長大的女孩,我對雪有種莫名的情愫🚴♀️,白皚皚的雪地,總是給人一種浪漫的感覺。好在川端康成很了解女性的這種情懷,沒有把雪國描寫成冰凍三尺的不毛之地🤐,而是給它罩上了一層暖黃色的光,這種感覺就像是日本電影“情書”裏面的小樽,這種環境下表現出的人物情感👩🔧,不免讓人覺得美的有些不真實🧕🏽🛌🏼。
雪國中刻畫人物也是非常成功特別是兩個女主人公駒子和葉子,全篇兩個女子的悲劇色彩令人嘆惋,而男主人公島村👩🚀,倒像一個引子,顯得有些血肉模糊了👩🎓。
島村生活富裕闊綽卻玩世不恭,認為一切都是徒勞的,是個切實的悲觀主義者🥼。雖說致力於西洋舞蹈的研究,可是他只是沉迷於照片影像中的舞蹈而非現實中的舞技🛀🏻。
書中提到兩面“鏡子”,一面所謂“暮景鏡”,一面所謂“夕雪鏡”。黃昏的景色在鏡後移動著。也就是說🤬🦜,鏡面映現的虛像與鏡後的實物好像電影裏的疊影一樣在晃動。出場人物和背景沒有任何聯系。而且人物是一種透明的幻像,景物則是在夜靄中的朦朧暗流👭,兩者消融在一起,描繪出一個超脫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別是當山野裏的燈火映照在姑娘的臉上時,那種無法形容的美,使島村的心都幾乎為之顫動🦷。
他有些沉迷在這種虛無縹緲的美當中了,甚至是癡迷,所以對待駒子,他也像對待西洋舞那樣缺乏誠意💵,作為一個厭世的人,他沉迷於駒子的美色和肉欲當中,三番兩次的拋下妻兒與駒子幽會,但是最終又絕情的離去⛴。他根本不能理解駒子對愛情🫅🏼,對生活的追求,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官能刺激🙎🏻♂️。千百年來的悲劇都是,女人⛹🏻♂️,把自己的身體給了愛的人🙇🏿♀️,只是期望他能真心愛自己💸,想想有些可笑,但是那個年代作為一個女人👩🏻🦼➡️,一個藝妓,她又能做什麽呢?作者在描寫島村追求情欲十分含蓄💠,也給人很多想象的空間。總之,與所有薄情漢一樣🛬,島村只是把駒子作為泄欲的工具而從未把她當作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
而川端康成在描寫駒子的時候🙋🏻♀️,描寫的十分地細膩,單看她的言行舉止😽,只是覺得她十分的純潔,與時下流行語“傻白甜”十分吻合。但是文章一點點讀下去,你又會發現作者十分巧妙的反襯出她受到風塵場所所影響而顯現出的放蕩行跡🕦,心裏不免一涼:她終究是個妓女啊🙎🏿♀️!其實這兩種性格在她身上共存也並不是什麽像雙子座頭頭是道的“人格分裂”🤹🏻,倒是加劇了她心中的寂寞與孤獨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她說過一句話“雖然明知收拾好還會弄亂🫵🏼,但總得去管它,否則放心不下👿。只要環境許可🤳🏽,我還是想生活得幹凈些🛌。”這點和我的母親很像,母親總是告訴我說🧑🏿⚕️🤵🏽,你生活在一個清清楚楚的環境裏,你的思維才會清晰🦄。多麽諷刺啊!我想駒子她這麽愛幹凈整潔👃,她的心裏一定是有一個很清楚的想法吧🚽,但是也就是這麽愛幹凈整潔的人🌁,卻當了藝妓,然後放縱淫亂的活著...川端康成就這樣把她毀滅了🟧。也是,川端這個在獲諾獎三年後放煤氣自殺於公寓的美學大師的名言就是:美的極致🤴🏻,就是毀滅!
然而葉子,相較於駒子而言,就要顯得虛無縹緲很多了。文章以她開頭結尾,她卻沒有貫穿全文🤸🏼♀️。“那眼神冰冷冷的👃🏼,如同遠處的一星燈火🚆👳🏻。或許是因為島村想起了昨夜的印象🧝🏻♂️。昨晚🛋👨🏼🦰,他望著葉子映在車窗上的面龐,山野的燈火正從她面龐上閃過,燈火和她的眸子重疊,朦朧閃爍,島村覺得真是美不可言⚡️,心靈為之震顫不已”。這是作者對她的描寫🧝🏼♂️🧑🏽🎓,將那種虛無彰顯的淋漓盡致🥠。葉子像較於駒子更像雪國的雪,美好的東西就是要被糟蹋。她的愛憎分明也使她活的辛苦🪣。而川端康成讓她毀滅的更加徹底,直接讓她在文尾的火災中死去。
在帖子中看到一句話對這兩個女子最好的概括:在《雪國》中🍄,駒子和葉子兩人,一個代表“肉”🟨,一個代表“靈”;一個是“官能美”的體現,一個是“虛幻美”的化身。她們明知徒勞,卻偏要追求生命的價值,希冀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追求超塵脫俗的境界,所以島村感到她們的存在是那麽純真🫃,是“純粹的美”的化身。
有人說,島村就是川端本人。
島村的頹唐🚴🏽♂️,顯然有大時代的因素👨🏼🌾🙏🏼。川端康成身處的時代,正是日本窮兵黷武的時代。而《雪國》的創作,自1935年始⚠,至1948年終,恰恰是侵華三年前到戰敗三年後,期間的日本,帶給亞洲無盡災難,也使得國內無比動蕩。天生對政治表示淡漠的川端康成🚹,戰前與瘋狂無緣👨🏭,戰後更無所期待🚸,但完全不為所動➰,卻是不可能的🛍。與其他許多日本作家一樣,他的末世情結隱藏於作品之中,以虛無為表征。也許一切都是徒勞吧,無言的死👧🚬,便是永生。
雪國(日本川端康成著小說)
《雪國》(ゆきぐに)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著名的唯美主義代表之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凈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寫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達之中,往往帶著淡淡的哀思,表現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雪國》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國》被海外翻譯最多,先後被譯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中國也出版了不同的譯本。
最好的我們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2015級英國蘭卡斯特項目 王璐謠
英文摘要:
Ordinary world is a famous novel written by Lu Yao, it portrays a panoramic express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social life.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vel is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the 1980s. Though the complex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events, the book shows the common people’s hard life and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times. Besides, the main characters are several families such as Sun Yuhou family, Tian Futang family and so on. Some of them are kind, warm-hearted or be tied up by their old ideas. However, Lu Yao's starting point is ordinary world, His world is ordinary, this is just on the loess plateau's thousands of villages. From the ordinary to thrive, you can see, the confidence after suffering from difficulties, even can't take away the hope, love never fails, bitterness, in the ordinary life. What is more, it is loudly gives out the slogan, as a human, despair the position, as long as you have a warm and burning heart, you will be loved by the life.
一開始被這本書所吸引的原因是因為作者路遙和我名字有相同的音節,仿佛冥冥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著我去了解當時的中國,去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情感。路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作家,他出生於農村,生長於農村♦️,也因此見證了農村在改革時代經歷的生活和思想情感上的巨大變遷。他對這一片黃土地充滿了熱忱,他用自己細膩的筆觸全景式的描寫了那個時代最為平凡的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歡樂與痛苦交織,追求與挫折相伴🎟👩🏽🍳,深刻描繪了普通人所走過的路🎤。
故事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後到實行改革開放這一段時期內,社會動蕩🙌🏽,農民生活苦不堪言。書的開篇就點明了故事的時間發生在1975年二三月間黃土高原上,第一幕是縣裏唯一的一所中學中午打飯的不同形態,引出了第一個主人公孫少平,他自卑貧困,常常感覺別人在嘲笑他🚜,對班裏一切家境優越的人都懷揣著一種變態的對立情緒,而對相同境地的郝紅梅則產生了情愫♥️,但在之後卻因為同學嘲諷說破後🛕,與郝紅梅關系逐漸惡劣。他也擁有遠大抱負,喜愛讀書,因此開闊了不少眼界。他體現了農村裏知識青年不甘困於大山,想要展開翅膀,自由闖蕩的追求👱🏿。他的哥哥孫少安不僅對家裏的人有著無私的愛👩🍳,對父老鄉親也同樣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當少安致富後🍃,他總是慷慨解囊給那些向他借錢的鄉親。但是當面對青梅竹馬的潤葉向他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後🤴🏿🧑🏼🎤,卻始終不能夠逾越自己心中的那一條坎🚶♂️,社會地位的懸殊讓他把他對潤葉的愛情放到了內心的最深處,他人的阻止更讓他完全放棄了這一段感情,很快和一個從小幹著農活的山西姑娘結了婚,和一個自己從來沒有愛過的女子生活在了一起🧑🏻✈️🎼。每每讀到這裏,我的心中總有一些惋惜。還有一直給予少平幫助的田曉霞👨🏿🦲,她敢愛,善良,勇於打破世俗的成規🫳🏼,在優越的家庭背景熏陶下🧑🏼🔧,在高中的她就有了超乎他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於是孫少平開始自覺的接受她的指引💁🏽。田潤葉被少安拒絕後違心嫁給了李向前,表示了舊社會農村中階級地位仍然深刻的影響禁錮著人們的生活。
當然了這本書也傳達了一種溫暖的情懷🧑🏽🍼🍽,作者甚至在一些消極的人身上也給予了尊重和同情,直接或間接的折射出人性的光彩。親情,友情,鄉鄰之情也一一體現在這本書中。書裏的故事是平凡的,也正印證了作者的取題⛹️♂️,但他表層背後的內涵👊🏼,是那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我最喜歡書中這一段話:“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籍的是🍴,你總不枉在這個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註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生活沒有如果,這本書告訴了我有時候我們的命運會被時代牽製,不能完完全全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我們可以讓我們的每一天都幸福的度過,遠大的理想和平凡的生活都是很好的🥱,都是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只不過是每個人選擇的不同罷了™️。但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應該為他的世界去努力奮鬥。生活如流水👨🏻🦽➡️,不會一路平坦也不會一路曲折,時常感覺要被生活的洪濤淹沒時👂🏽,學會放下學會強大👊🏽,除非你甘心因此沉淪👐。我們都沒有寬廣的心海,不必委屈自身來討好他人🗄,只要在自己平凡的一生中活出滋味,活出追求,這就是人生的價值👨🏽🚒🦷。
平凡的世界(中國作家路遙小說作品)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因緣而起🍃,因緣而滅
——《目送》讀後感
2015級澳洲莫納什項目 榮俊傑
花開花落,雲卷雲舒,人聚人散。一切皆因緣而起💁🏽🧜🏿,亦因緣而滅🥩。
茶杯內升騰出一層淡淡的霧氣,彌漫眼簾🪯,又逐漸散去。我輕合上桌上的那本書——《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父親走了🧏🏽♂️,母親病了,孩子遠去了🧘🏼。人生到了這樣的階段,是四姑蒼茫🫱🏽🤌🏽,唯有目送💣。
父親的去世🍮,母親亦忘記了一切,如孩童般🧚♂️🧑🏼🎄。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在一個個夜晚,一次又一次的安慰保護她的母親;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在她母親一切時,一次又一次耐心的解釋🎇;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如此坦然的去目送著一位位曾伴於身邊的人漸行漸遠。
如今的我們🙎♂️,也許還未曾經歷過愛人間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生離死別,那種迫因無奈而只可目送背影離去的分離;還未曾經歷過親人間的那種相顧無言的黯然送行,或是無奈卻唯有淚千行的目送著曾伴於我們身邊的人,離開人世;還未曾經歷過作為父母,目送著自己的孩子遠走時的難舍難分。
也許現在的我們,還無法理解這種種,還無法體會這點滴。但我們亦體會過目送所得來的痛楚🆒。我們總會聽到身邊的人不免感嘆為何曾經沒有對一個人怎樣的好🧙♂️。“如何⛸,也許”每個人都會說⚠🎁,但現實沒有如果和也許🧘🏻♀️。
我們都畢業了,我們都不再是高中生了💌,我們都已踏入了新的環境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份留念,但回頭看看,那段時光卻不復存在了🧎♂️➡️。最後一天的那場雨,我記憶猶新🤷,我仍記得有人戲說數學難得連上天都哭了🛒⏸;那群人🆚,我記憶猶新,我仍記得,那群伴我走過了3年,轟轟烈烈,平平淡淡的每個人的臉龐👨🏿🚒。但是我們已不再能回到過去了。我們已在那個夏日,乘著風目送著那群人背影的離去。我們已目送了我們曾經的歲月漸漸逝去,漸漸變為了回憶。
後悔又有何意義呢🧑🏿🦲,我們改變不了過去🆓,定奪不了現在,更把握不住未來。萬事🎎,留一份念想足矣。
我腦海裏曾跳出過一句詩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有些惱於離開的人到底應不應該回頭🐰。但隨即便釋然了。因為這句話還有前半句,便是“眾裏尋他千百度”。尋了,再回首🧑🌾。但我想並非每個人在回眸之時,都會發現仍有一個人在原處等著你。人是如此,事物更是如此。更多的時候,你走了,事情就定下了結局,曾共同攜手的人也就此離去。
珍惜🧛♀️,又何嘗不是一種最好的選擇🧑🏼💼🖨。我們總會不得不站在熟悉的街角🛤,沐浴著熟悉的陽光📪。彼此相目送著那落寞卻又繁華🤭,熟悉卻又陌生的背影⚄,目送著過往時光的流逝。
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終敗。珍惜現在該珍惜的,忘記那些該忘記的📟。讓一切皆因緣而起,亦因緣而滅。
目送:龍應臺
龍應臺的文字,“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仿佛微風吹過麥田🙇🏿。從純真喜悅的《孩子你慢慢來》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親愛的安德烈》👰🏼♂️。龍應臺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
讀《論語》有感
2015級澳洲新南威項目 孫也徐
在我們的一生中,曾有多少個陌生的生命擦肩而過,然而總有些人因冥冥之中的安排👮,為我們駐足停留,乃至攜手同行,是他們為孤獨黯淡的生命歷程增添了溫暖絢麗的色彩🍏。古人尚賢🫳🏽,對於擇友是相當謹慎的🔐,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又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一旦視為知己🤷🏼,就會格外珍視🌥,古有周莊與惠施,鮑叔牙與管仲📌,俞伯牙和鐘子期等關於友情的千古佳話。這些故事無疑向我們展示了真正的朋友是在逆境中不離不棄👩🏻🎓,在順境中及時提醒🩹,紮起生活上相互扶持,在精神上相知相惜。
當然◻️🦃,朋友不僅僅是精神上的共鳴,還可以滿足我們工具上的需求♣︎。“工具性”的說法很不好聽👐⏬,但卻是現實的💝。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將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剝離開來🔇。人生道路上的相互關照👺,一點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貴,這種關照不僅僅是情感上的關照🐏,當然也包括了物質上的關照。朋友有時也是良師🚵,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當我們要實現某種崇高的價值或理想時,誌同道合的朋友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於是我們就要有意去結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性來說是工具性的🐹,就其內容而言是高尚的。
“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黨”出自《論語》衛靈公章🤭,是指君子在實際處理人際關系中🤶🏽,能夠與多數人聯合🐡,為公共利益而團結一致🕠,而恥於與少數人拉幫結派,相互勾結。君子與小人對於“周”🚵♂️、“比”的不同態度,體現了不同的人格風貌,其根本在於“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在這一章中提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之一🙂↕️😙,就是小人結黨營私🧗♀️,與人相勾結🚔🚙,不能與大多數人融洽相處;而君子職責不同👨🏻🚀🧞♂️,他胸懷寬廣🗺,與眾人和諧相處🧓🏽👩🏿🚒,從不與人勾結,我認為這種思想在今天仍然不失其積極意義👱🏼♀️。
《論語》顏淵篇中有言👨🏼✈️: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司馬牛憂慮自己沒有兄弟,子夏勸慰他說🔨,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於“禮”,那麽就會贏得天下人的贊譽,就不必發愁自己沒有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人的生與死,富與貴都由命運與上天決定👨🦳♡。後世人經常把這句話當作儒家宿命論的證據,其實並非如此,儒家強調人事勝於天命。我覺得這句話是子夏安慰司馬牛說的🧑🌾,並不足以表明子夏有這種宿命論的觀點。子夏的話,重點在於後面“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上。
“道不同不相為謀”依然成為當今熟用的俗語🎓,其實它同樣出自《論語》🫓,子曰👮♀️:“道不同💛,則不相為謀。”👨👧。當年🤜🏻,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因而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則不相為謀🧑🏽🎤。亦各從其誌也。”👩🏽🚒♝,被記載於《史記》伯夷列傳中🍦,這是政治態度不相為謀的典型。當然,“道”在這裏的外延比較廣🚹🚚,既指人生誌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記得司馬遷也說過:“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之邪🥠?”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而不相為謀的典型。
智者給我們點燃了思想的篝火,讓我們在溫暖的亮光中沉思🤽🏽♂️。人生旅程🙅,有太多歧途與誘惑,往往使人背離自己的德性,從而生出惡性。而《論語》的存在,是人抵禦誘惑的力量源泉👩🏼🎨;人所擁有的向善之心,是有道德存在的堅實基礎。《論語》其核心精神🧎♀️➡️,是不息的向善追求與道德的自我完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大道德、大追求與大境界,它凝聚著千年華夏之精血🔬,薈萃了萬代炎黃之神韻🧛🏿♂️。
論語(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語錄體散文集)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